曾经喊着“先定一个小目标,赚它一个亿”的王健林,如今却因为1.86亿元的债务被法院限制高消费,连飞机和高铁软卧都不能坐了。这位71岁的昔日首富,执掌的万达集团目前被执行总金额超过142亿元,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高达439亿元,而账上现金仅151亿元,资金缺口巨大。尽管王健林疯狂出售资产还债,甚至抵押了个人飞机和游艇,但他公开表态“绝不会套现走人”,试图在风暴中守住最后的体面。
万达的债务危机并非一朝一夕形成,而是长期高杠杆扩张的恶果。
早在2017年,万达负债一度逼近6000亿元,每年光利息支出就超过300亿元。
王健林曾试图通过港股和A股上市融资化解压力,但三次对赌协议均告失败。
2021年,万达与投资者签订协议,承诺2023年底前完成上市,否则需回购380亿元股权。
由于上市计划四次搁浅,这一条款被触发,债权人纷纷启动仲裁追讨欠款。
雪上加霜的是,万达旗下公司股权被大规模冻结,累计冻结数额超过94亿元,进一步削弱了其资产流动性。
为快速回血,王健林开启了“卖卖卖”模式。
2023年至2025年,万达累计出售超85座万达广场,包括北京、上海等核心地段的优质资产。
今年5月,王健林更是将48座万达广场打包卖给太盟、腾讯、京东等财团,交易金额约500亿元。
就连万达电影控股权、酒店管理公司等核心业务也被陆续抛售。
然而,资产变现的速度远跟不上债务到期的节奏。
截至2024年9月,万达商管短期债务仍超400亿元,出售资产所得仅能覆盖部分缺口。
频繁的资产出售导致王健林对核心业务的控制权大幅稀释。
随着太盟等资本入股,王健林对珠海万达商管的持股比例从70%降至40%,失去了绝对话语权。
其个人名下42家公司中,仅10家处于正常运营状态,其余均已注销或吊销。
王健林曾尝试转型轻资产模式,从“所有者”转向“管理者”。
但轻资产项目依赖租金分成和管理费,在消费疲软背景下收入持续下滑。
2024年万达商管轻资产净利润同比减少11.6%,未能有效缓解债务压力。
与此同时,王健林重拾文旅产业,试图寻找新出路。
他近期现身新疆克拉玛依考察旅游资源,提出合作开发独山子大峡谷等项目的意向。
但此前与大同市政府签约的文旅项目已无下文,轻资产运营模式也因缺乏资源掌控力而收效甚微。
债务连锁反应不断发酵。
银行收紧授信、供应商要求现款提货,万达信用体系陷入恶性循环。
仅2025年9月,万达就新增4亿余元被执行信息,股权冻结案件频发。
王健林的个人财富也急剧缩水。
相比巅峰时期身家超2500亿元,如今其财富已蒸发超800亿元。
近期公开露面的他身形暴瘦,声音不再洪亮,与昔日挥斥方遒的形象判若两人。
军人出身的王健林仍坚持维持运营底线。
万达承诺保障15万员工工资发放、优先兑付小额债权人,并力保2.69万套房产零烂尾。
这种“不欠薪、不烂尾”的态度,成为舆论中少有的正面评价。
然而,现实困境依然严峻。
万达广场客流量的下滑导致租金收入增长乏力,空置率攀升至18.7%。
行业整体面临电商冲击和政策调控,传统重资产模式难以为继。
王健林的遭遇成为中国商业地产周期的缩影。
从恒大、碧桂园到万达,高杠杆房企在行业转型中集体陷入困境。
但与其他套现离场的富豪不同,王健林选择坚守战场,用资产置换时间。
他的坚持能否换来转机,尚需时间验证。
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位七旬老将的偿债之路,已注定充满荆棘。
配资炒股官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