饭后肚子一咕噜,立马冲向厕所,不少人还沾沾自喜:“我消化好,肠子清!” 打住!中医看了直摇头:这不是肠动力强,是“脾虚”在报警!您那不是排便,是把刚吃进去的“精微营养”当垃圾给扔了!
脾胃在中医眼里是“粮仓+加工厂”,食物进来,得慢慢研磨、吸收,把“水谷精微”提炼出来供养全身。可脾一虚,就像工厂流水线罢工,压根不干活,食物囫囵吞枣直奔大肠,肠道一刺激,立马“开门送客”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清气在下,则生飧泄。” 这种便便常夹着未消化的食物残渣,味道不重,便后还想吃,因为营养根本没吸收到!
图片
更狠的是,长期这么“精气外泄”,气血生化无源,结果就是:人越来越瘦或虚胖无力、脸色发黄、动不动就累、月经量少:您这不是在排毒,是在“自废武功”!
怎么破?关键在“健脾固摄”。别光盯着“饭后便意”,得从根上补脾。
经典方“参苓白术散”就是为此而生:党参6克、白术6克、茯苓6克、甘草3克、山药6克、莲子6克、白扁豆6克、砂仁3克(后下)、薏苡仁10克、桔梗3克。这方子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专治“脾虚夹湿”之泄。党参、白术、茯苓是“健脾三剑客”,山药、莲子补脾止泻,扁豆、薏仁祛湿,砂仁醒脾,连桔梗都来提气,防止清气下陷。
图片
现代研究显示,此方能调节肠道菌群、增强消化酶活性,改善功能性腹泻。临床用于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,有效率超七成。
常规剂量按说明冲服或水煎,饭前吃效果更佳。配合饮食:忌生冷油腻,细嚼慢咽,给脾胃减负。
但注意!如果是肠炎、感染引起的腹泻,或大便臭秽、肛门灼热,那是“湿热下注”,得清热利湿,这方子就不合适了。
所以说,饭后就便,不是“畅快”,而是“虚证”。脾胃虚弱,运化无力,把“精”当“糟粕”排了,长此以往,身体这台机器可就“缺油少电”了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炒股官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